世界杯足球杯歌曲,一场足球“口水之战”,引发的中国足球猜想
最近网上正激斗得火热的“冯巩之战”,引发了文体届名人关于中国足球的激烈讨论。
事件起因是全国政协委员、著名小品演员巩汉林对中国足球的一段评价:“比如说某足球队,年收入三百万五百万甚至上千万了,球场上没有看到他们进球,完全给中国人丢脸。”
这段话在引起全国足球迷的强烈共鸣后,却招来一些中国足球从业者的极大反感。首当其冲的是前中国男足队长冯潇霆,网友问他“是否退役”的问题时,他调侃道“退了,让给巩汉林!”由此拉开了关于中国男足的一场“口水之战”。央视的回应也很有趣:“中国足球的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球员,但说中国足球搞不好是因为‘键盘侠’的批评,恐怕是中国足球运动员过于‘玻璃心’了。”一个“玻璃心”,确实让董路之流暴躁不已。
我发现近几年上热搜后社会热点、难点、堵点问题,一定会引起上层的高度重视,更何况中国球迷被中国男足折磨了这么些年,早就希望来一场彻彻底底的变革,由此,引发了我对中国足球的两点猜想,并要打好“三场硬仗”。
一是一场足球界的正本清源之战。中国足球职业化起步于1994年,我是湖北人,早先关注甲A、甲B联赛的武汉红桃K、武汉雅琪、武汉红金龙、武汉光谷等等,从武汉足球也能窥探出中国足球乱的冰山一角,比如干了又退出,退出了又干。为什么干足球,是因为情怀;为什么退出足球圈,因为不公平;等你以为换了管理者、换了体制再进去时,却发现套得更牢。刮骨疗毒、正本清源之战,看的是决心和狠劲。中国足球从1989年的世界杯预选赛“黑色三分钟”到现在,除了其间2001闯入日韩世界杯决赛圈的喜悦外,球迷经历的都是期待、失败、彷徨、再失败、麻木的过程,一场中国足球的刀刃向内之战势在必行。
二是一场足球界的推倒重建之战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与日俱增的。记得两名天津相声演员调侃:“佛得角的排名比中国都高!中国足球人口只有几千人!”还记得刘建宏抨击中国足球青训体系时说到:“过去30年中国足球唯一做实事的就是来自崇明岛的徐根宝指导……像颜骏凌、张琳芃、武磊、王燊超都市崇明岛体系中的球员,还有三四名归化,剩下只有一到两名球员是来自其他地方足协的。”正应验了那句古话,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”足球人口是足球发展的基石,青训体系的好坏与足球水平高低直接相关。如何让基数做大、如何拆除基层体育场的铁栅栏、如何建立优胜劣汰的公平选拔机制、如何创新足球管理体制、如何提高裁判执法水平、如何保障退役运动员的生活待遇、如何实现球员与球迷乃至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等等,都需要探索研究。球迷不怕失败,而是失败后的草草了事、敷衍塞责,甚至一地鸡毛的所谓“正名之战”!重建之路,我们理解,希望能吸纳更多专业足球人员的建议和意见,振兴中国足球!
三是一场中国男足的自我正名之战。3月24日晚上,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第9轮比赛,中国男足将迎来与沙特阿拉伯队的比赛。无论比赛结果如何,中国男足都已经出局,现在要争的就是不排名垫底,一场荣誉之战,一场此支中国男子足球队的正名之战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